各有关单位:

    根据《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精神,结合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经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发布了《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指南》。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结合省市党代会的战略部署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深入研究党和国家重大创新理论以及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重大现实问题,深入探讨广州改革开放重大思想理论问题,深入总结广州现代化进程重大实践经验,着力推出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决策参考价值的高水平成果,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建设国际大都市,在全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中勇当排头兵提供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课题设置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指南》从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以及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推动广州“四个出新出彩”实现老城市新活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专项、《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研究专项等多个方面,列出参考选题附后(详见附件)。

设置重大课题、智库课题、一般课题、羊城青年学人课题、共建课题、《广州大典》课题(《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研究专项)以及委托课题共七个类别。

  1.重大课题

  重大课题主要围绕党和国家重大创新理论,围绕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由申报人在2020年度市社科规划课题参考选题中择题或依据研究方向自行设计题目申报。市社科规划办也将根据申报情况,择题专门委托专家团队开展研究。重大课题每项资助经费20万元。

  2.智库课题

  智库课题是研究广州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亟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课题研究必须紧扣广州现实,立足转化应用,预期研究成果必须抓住主要问题,提出破解问题的思路和有实用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由申报人在2020年度市社科规划课题参考选题中择题或依据研究方向自行设计题目申报。智库课题每项资助经费10万元。

  3.一般课题

  一般课题包括应用研究课题和基础研究课题。申报者可在2020年度市社科规划课题参考选题中择题申报或依据研究方向自行设计题目申报。自行设计题目应遵循以下原则:应用研究课题的选题紧紧围绕广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注重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对策性;基础研究课题的选题为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前沿性、创新性的研究课题。一般课题每项资助经费5万元。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专项自2020年度起,纳入统一申报,具体学科为马列科社(含党史党建)。

  4.羊城青年学人课题

  羊城青年学人课题的要求与一般课题的要求基本相同,仅对申报人年龄进行限制,即不超过40周岁。羊城青年学人课题每项资助经费3万元。

  5.共建课题

  共建课题的要求与一般课题的要求相同。共建课题研究经费由课题申报人所在单位负责,原则上每项资助经费3万元。

  6.《广州大典》课题(《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研究专项,含博士学位论文资助)

  《广州大典》课题应在《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研究专项参考选题中择题或依据研究方向自行设计题目申报。《广州大典》课题经评审后,确定为重点课题的每项资助经费8万元,确定为一般课题的每项资助经费5万元。

  2020年度《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资助申请工作同时开展,申报方式和课题申报方式相同。管理办法为《〈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资助计划章程(试行)》。博士学位论文每篇资助经费3万元。

  7.委托课题

  委托课题是由市社科规划办根据党和国家、广东省以及广州市的战略部署和重点工作,不定时提出急需研究的应用对策性课题,以委托研究方式,单独立项。委托课题资助经费根据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确定,一般每项5-30万元。

  三、申报条件

  1.广州地区大中小学校、科研单位(包括民办科研机构)、党校、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社科工作者均可参加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申报。

  2.国内外各高等院校和学术机构的社科工作者、博士研究生,均可参加《广州大典》课题(《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研究专项)申报以及博士论文资助申请。

  3.申报人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遵守广州市社科规划各项管理规定;在相关研究领域具有一定学术基础和比较丰富的科研经验,社会责任感强,学风优良;申报人即为课题负责人,能真正承担课题研究任务。不能从事实质性研究工作的人员,不得申报。鼓励理论研究部门与实际工作部门合作开展研究。

  4.申报人只能申报一项广州市社科规划课题,同时作为课题组成员只能参与1个本次申报的其他课题;非本次申报人的课题组成员最多只能参与2个本次申报的课题;课题组成员须征得本人同意,并在纸质版《申请表》上签字,否则视为违规申报。

  5.博士论文资助申请人条件按照《〈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资助计划章程(试行)》执行。

  6.已获国家社科基金、广东省社科规划立项资助的课题不得重复申报广州市社科规划课题;已承担往年度的广州市社科规划课题、“《广州大典》和广州历史文化研究”项目、广州市社科联羊城青年学人项目且尚未结题的课题负责人,不得申报2020年度广州市社科规划课题,但可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

  7.智库课题的申报人申报时还须提交一份约3000字的智库报告(已有研究成果精华版),打印5份随申请表报送,并发电子版至gssk6675@gpnu.edu.cn

  8.羊城青年学人课题的申报人年龄和课题组成员的年龄不得超过40周岁(即1979121日后出生)。

  四、申报办法和注意事项

 1.“广州市社科规划项目申报系统”(以下简称申报系统)网址为:http://skshenbao.gzsk.org.cn/sheke/index,或打开“广州社科网(http://www.gzsk.org.cn)”,点击右侧中下方的“社科规划系统”图标。

  2.申报人应先进行注册,注册时须确认所在单位已开通申报系统账号(能否顺利选择所在单位),如所在单位尚未开通申报系统账号,需由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联系市社科规划办开通。

  3.申报人登录申报系统,按申报指引填写《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申请表》,网上提交给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审核,通过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审核后再下载打印5份纸质申请表,格式可以调整,内容须与网上申请表一致,统一使用A4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交由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审核并加具公章。各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汇总后交广州市社科规划办。

  4.登录申报系统填写《申请表》时,在“课题设计论证”部分不得直接或间接透露申报人及课题组成员的姓名和所在单位名称等信息,否则该申报无效。

  5.申报人要如实填写申请资料,并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凡在广州市社科规划项目申报中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并查实后,取消个人三年申报资格,如已获准立项则一律按撤项处理。

  6.各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组织和指导申报人进行申报,并对申报材料认真审核(以科研单位管理员身份登录“广州市社科规划项目申报系统”),在申报系统中及纸质申请材料上提出审核意见(无科研管理部门的单位,由申报人所在单位领导或相关部门签署意见),并制定申报项目汇总表(可在申报系统的课题列表下载),在纸质版报送截止日期前统一报广州市社科规划办。广州市社科规划办不受理无依托单位的个人申报。

  7.申请人及各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对项目申报工作及申报系统的使用如有疑问、意见或建议,请及时与广州市社科规划办联系。

  五、立项与管理

  1.广州市社科规划课题申报项目立项基本程序为:组织开展课题申报-市社科规划办资格审查-同行专家网络匿名初评-学科组专家会议复评-市社科规划领导小组审批-网上公示-正式发布立项通知。重大课题、智库课题的会议复评方式一般为答辩评审(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2.各类别课题的完成时间(自签订立项协议之日起计算):重大课题以报告为研究成果的原则上在18个月内完成,以专著为研究成果的按立项协议执行;智库课题原则上在12个月内完成;其他课题(一般课题、羊城青年学人课题、《广州大典》课题、共建课题)原则上在24个月内完成。

  3.各类别课题的成果要求:重大课题以报告为成果的,应包括1篇总研究报告和中期不少于3篇的决策咨询报告;以专著为成果的按立项协议执行。智库课题成果为1篇总研究报告和中期不少于2篇的决策咨询报告。《广州大典》课题成果按立项协议执行。其他课题(一般课题、羊城青年学人课题、共建课题),以报告为成果的,主要内容应获省市有关部门或区级党委政府吸收借鉴;以论文为成果的,一般课题论文至少2篇——其中1篇为CSSCI或SSCI来源或其他相同等级(参照所在单位规定)以上报刊文章,或者论文至少3篇;羊城青年学人课题论文至少1篇——为CSSCI或SSCI来源或其他相同等级(参照所在单位规定)以上报刊文章,或者论文至少2篇;共建课题论文至少2篇;以专著为成果的书稿应符合正式出版条件且字数不少于15万字。

  4.获立项资助的《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按照《〈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资助计划章程(试行)》执行。

  5.获准立项的课题负责人在项目执行期间要遵守相关承诺,履行约定义务,按期完成研究任务,提交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课题的研究成果(在期刊发表或出版)应标注“广州市哲学社科规划2020年度课题”字样和课题编号。

  6.共建课题结项由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完成后将情况通报给市社科规划办,由市社科规划办统一出具结项证书。

  亚星会员登录申报时间:系统申报 201911250时——2019122624时。纸质申请书报送截止时间为202016日,电子版发至gssk6675@gpnu.edu.cn,邮件名:姓名+2020年度广州市哲社申报书。

    申报书正反面打印一式6份送到社科处609室,智库课题的申报人申报时还须提交一式5份约3000字的智库报告(已有研究成果精华版),随申请表报送。并发

    联系人,李老师(020-38256673

 

人文社科处

2019年11月21日

 

附件:2020年度广州市社科规划课题参考选题

 

一、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专项研究参考选题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研究

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研究

5.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论述研究

6.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研究

7.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重要论述研究

8.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研究

9.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重要论述研究

10.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重要论述研究

1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论述研究

1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问题的重要论述研究

1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

14.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与深化研究

15.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与深化研究

16.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与深化研究

17.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加强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研究

18.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研究

19.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脉络与趋势研究

20.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手段和话语体系创新研究

21.新媒体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

22.大思政格局下思政课课堂教学主渠道建设研究

23.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与思政课教学研究

24.网络时代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研究

25.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青年国家认同研究

2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研究

27.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研究

28.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研究

29.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研究

30.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研究

31.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研究

32.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研究

33.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研究

34.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研究

35.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研究

36.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研究

37.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研究

38.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研究

39.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研究

40.推进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研究

 

二、智库课题参考选题

41.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研究

42.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作机制研究

43.粤港澳大湾区共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研究

44.推进“穗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研究

45.发挥粤港澳三地综合优势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研究。

46.粤港澳三地加强设施“硬联通”和机制“软联通”探索创新研究

47.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一带一路”倡议协同合作发展研究

48.粤港澳三地畅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研究

49.广东(广州)积极引进港澳优质公共服务研究

50.提升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长级的功能研究

51.广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枢纽和岭南文化中心研究

52.广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研究

53.广州建设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研究

54.广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贸易中心研究

55.广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交通物流中心研究

56.穗深协同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研究

57.穗深协同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研究

58.穗深协同共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研究

59.穗深协同共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研究

60.穗深协同共同引领“一核一带一区”建设研究

61.加强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和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合作研究

62.加快提升广州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研究

63.广州构建以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研究

64.广州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发展战略

65.广州发展区域医疗联合体和区域医疗中心研究

66.提升广交会影响力和辐射面做强做大对外开放交流平台研究

67.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广州实践研究

68.广州提高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水平研究

69.广州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研究

70.广州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研究

71.建立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广州实践研究

72.加快推进广州市旧村活化改造研究

73.人民政协地方委员会工作制度的完善研究

74.更好地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研究

75.广州“好军嫂”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76.广州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研究

77.广州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研究

78.广州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研究

79.“十四五”广州市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研究

80.广州市区融媒体中心建设与基层公共治理研究

81.打造“文明实践中心+学习强国”学习宣传平台研究

82.以中共三大为核心打响广州红色文化品牌研究

83.推进广州文化体制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研究

84.广州市建设对外文化交流门户研究

 

三、一般课题参考选题

85.广州红色文化的塑造与传播研究

86.广州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党的三大历史研究

87.统一战线与广州研究

88.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研究

89.共产党与广州工人运动研究

90.共产党与广州农民运动研究

91.广州与全国劳动大会研究

92.广州起义与共产党早期武装斗争研究

93.岭南文化发展历史研究

94.岭南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研究

95.岭南文化的开放性特征研究

96.岭南民俗文化研究

97.岭南饮食文化研究

98.岭南文化推动近代民主革命研究

99.岭南建筑文化研究

100.岭南园林文化研究

101.岭南文化代表人物研究

102.南粤古驿道挖掘保护与利用研究

103.岭南民间文艺名家口述史研究

104.广府文化资源及产业研究

105.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研究

106.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与思政课教学研究

107.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状况研究

108.网络时代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研究

109.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践行“八个相统一”重要论述研究

110.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11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112.运用"红色基因"提升广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13.广州国际形象的文化标识研究

114.广州文化产业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115.互联网时代青少年思想引领研究

116.新业态从业青年的职业发展和劳动保障研究

117.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

118.在穗港澳青年就业创业研究

119.穗港澳青年交流机制研究

120.广州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研究

121.广州“两新”团组织建设研究

122.广州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发展研究

123.广州青少年权益现状与保护研究

124.广州新兴青年群体发展研究

 

四、《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研究专项参考选题

125.《广州大典》与文献学、民俗学、方志学、图书情报学、出版学等学科研究

126.《广州大典》一期稿抄本整理与研究

127.《广州大典》中涉香港、澳门地区史料汇集整理及研究

128.《广州大典》深度开发利用研究

129.广州城市历史研究

130.广州古驿道历史研究

131.广州大遗址(南越王墓、南越国宫署遗址、南汉二陵和南沙虎门炮台)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

132.广州南越国史、南汉国史、南明史研究

133.广州商业、商人史研究

134.广州移民、华侨史研究

135.广州文化交流史研究

136.广州与中西文化交流研究

137.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

138.广州早期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

139.有明以来著名学者及其著述研究

140.崔与之、陈白沙、湛若水、屈大均、桂文灿等南粤先贤研究

141.寓贤人士与岭南文化研究

142.明清广州社学、书院、诗社研究

143.九江学派与东塾学派比较研究

144.古代文学中的岭南地域书写研究

145.粤剧、粤曲的发展和传播史研究

146.广州诗词、金石书画历史研究

147.民国广州革命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

148.民国时期广东司法史料整理与研究

149.民国时期广东籍作家作品集整理与研究

150.民国广东美术音乐艺术名家名篇研究

151.民国时期广东各市县政府出版物研究

152.民国时期广州青运史研究

153.民国时期广东人物研究

154.稀见民国广东华侨史、军事史、医药史、新闻出版史、教育史、宗教史、民俗史料整理与研究

155.稀见民国广东旧体诗词文献整理与研究

156.民国时期广东政区区划沿革研究

157.民国时期粤港澳经济关系研究

158.民国时期的人口流动研究

159.民国时期粤商群体研究